投稿信箱
48317803@qq.com
杨竹流域农村文明创建的调查与思考
时间:2015-06-17 08:00:00 点击:

  东宝区杨竹流域农村文明创建,始终坚持围绕新农村、新社区、新农民“三新”主题,深入开展文明村和十星级文明户“两创”活动,农村面貌焕然一新,农民素质显著提升,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,在助力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区建设、整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实践中谱写出崭新篇章。
  一、基本做法
  建立一套可操作的工作机制。一是落实“三级负责”领导机制,区、镇、村分别成立“两创”工作领导小组,一级抓一级、一级带一级、层层抓落实。二是建立“三位一体”责任体系,各村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,村“两委”分管副职是直接责任人,驻村镇干部是具体指导人,实行周碰头、旬督查、月通报。三是创新“三个为主”创建模式,坚持群众广泛参与为“主角”,村“两委”牵头负责为“主导”,区镇文明办协调为“主管”,形成链式创建模式。四是完善“三个层次”考核办法,把“两创”纳入区、乡镇(区直单位)党政主职综合目标考核体系,纳入村“两委”干部绩效考核体系,纳入文明单位创建考核体系。
  设计一套完善的小区建设规划。结合牌楼镇整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、建设杨竹流域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区,各村都高标准、高规格设计和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。来龙“双龙苑”万人社区请省职能部门进行规划,荆钟村、革集等村请市专业部门进行设计,统一房屋建筑风格,整体规划道路、管网、消防、绿化、环保、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,同时配套晒场、大型农机具停放场、群众活动广场,以及水景观光、篮球场、乒乓球场地、健身路径等等,真正让小区群众居有其所,行有其路,乐有其场。
  谋划一套科学的村级经济发展思路。各村发动群众解放思想、拓宽思维,互竞互赛、加快发展,制定了三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。一年多的时间,先后成功引进农业产业招商项目数十个。城山村青禾农场、荆钟村馨园花卉苗圃合作社等一批家庭农场拔地而起;泗水桥村四季春无公害蔬菜基地、杨冲村万头肉羊养殖场、原种场水蛭养殖场等养殖产业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;来龙村正在筹建蔬菜冷藏、净菜配送中心以及种植培训基地,可望在三年内让全村所有农民搬进新居,实现人均纯收入过15000元。
  建立一套适用的环境保洁制度。以小区为单位成立环境保洁理事会,负责日常监督管理,杜绝乱搭乱建、乱堆乱放、乱停乱靠、乱贴乱画。以湾落为单位配备保洁员,24小时值守。在小区内划分保洁区域,实行门前“三包”,实行环境卫生周评比、月通报,发动群众整治小区“脏、乱、差”。区、镇环卫部门还为小区配备家用垃圾桶、配置钩臂式垃圾箱、购置垃圾转运车,实行户收集、村处理、镇转运。
  出台一套有效的评选奖励办法。按照共创新环境、共建新文化、共倡新风尚、共育新农民、共促新发展“五新”要求,制定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方案,包含文明村民守则、文明公约、村民自治制度、十星级文明户考核奖励办法等。组织所有农户参评,严格落实村民自评、小组互评、评星理事会审核、村“两委”会审批四道程序,对每一轮评选结果都及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。每年3月份,对评选出的十星级文明户和“好公婆、好夫妻、好邻居、好儿女”典型,进行集中表彰授牌,并通过村级智能广播大张旗鼓的宣传。
  推行一套便民的网格服务系统。按照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、一条4米以上宽带网络、一台能流畅运行复杂软件的电脑、一个社管自助终端查询服务设备、网格员及网格信息管理员人手一部手持社管通、一套监控视频设备、一台触控一体查询机“六个一”要求,探索农村网格化试点建设,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建立网格71个,“人在网格中,网格不漏人”。来龙、泗水桥和江湾等村还配备了自助终端查询服务设备,与镇网格服务中心系统并网使用,村民办事足不出户。截止目前,该镇网格服务中心累计网上受理农民办事478件。
  二、主要成效
  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。一幢幢白墙灰瓦红线条的别墅错落有致,一栋栋徽派高楼拔地而起,宽敞的道路、绿绿的草坪、挺拔的大树,美好的环境让人们赏心悦目;通畅的网络、高清的电视、清洁的自来水等配套设施,让农民享受到了与城里人一样的公共设施。卫生厕所、疏通沟渠、整治蚊蝇孳生地、消灭卫生死角,有效地堵塞了疾病传播途径,提高了村民健康水平,增强了村民保健意识,2014年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8%以上。
  农村产业培育逐步壮大。荆钟村迁村腾地引进花卉苗圃、果园、特种鱼养殖等5个农业产业项目,原种场实行土地整体流转成立伟震家庭农场,来龙村引进“互联网+中心”新城——中国彭墩汉光综合物流园,泗水桥村引进智能农业园,革集村引进北京众润泓盛贸易有限公司。牌楼镇依托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种养大户,流转土地10480亩,转移农民工4013人,“村有主导产业,户有增收项目”格局悄然形成。
  农村社会管理更加民主。通过建立村务公开、党员“三会一课”、党员联系服务群众、党员干部“双述双评”、村民代表会议等一系列规章制度,村“两委”工作有了规矩,群众代表“参政议政”有了标准。村务要事,都由村民协商、理事会决策,推行“四议两公开”,对村级资产处置、山林承包、土地流转等等,都经过村民代表会商议表决决定,群众参与村级民主管理积极性空前高涨很。
  农民整体素质明显提升。通过参与文明创建活动,农民转换了思想观念,摒弃了生活陋习,告别愚昧,走向文明,乐于接受科学文明生活方式。随意丢垃圾的少了,胡乱排污水的少了,封建迷信的少了,摸牌赌博的少了,进农家书屋的多了,外出务工的多了,邻里守望相互关照的多了,家庭和谐亲人和睦的多了。革集村村民张安梅,十五年如一日的照顾植物人丈夫,抚养两个儿子上学,在当地传为美谈。
  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。通过组织开展文明创建活动,农村基层干部找到了推动村级工作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有效抓手和互动平台。如今,干部说话有人听了、走路有人跟了,群众做事有主心骨了、好日子有奔头了。荆钟村党支部书记向龙生、来龙村党支部胡为义都是深得群众信赖的“领头雁”,向龙生2014年被评为荆门市劳动模范,胡为义2015年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。
  三、几点启示
  领导重视是动力。各级领导亲自部署,拿在手上抓,摆到重要议事日程,帮助出主意、想办法,攻难点、抓突破,为文明创建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。杨竹流域一周一次的调度会对创建工作促进很大,群众知道领导重视,亲力亲为,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,因此愿意主动配合,很快就被组织起来了、动员起来了。
  群众参与是关键。只有创建方案的形成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,各项活动的开展符合群众愿望,各项政策措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,才能吸引群众积极参与;只有群众积极参与,群众得主体作用才能得以体现,创建活动才能有生命力。“两创”活动正因为有群众的广泛参与,才得以在杨竹流域生根发芽、开花结果。
  重点突出是根本。以人为本、让群众得实惠,是“两创”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。只有善于抓住那些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,善于分清主次、区别缓急、紧扣关键,才能由表及里、由浅入深,突出重点、攻克难点,以点带面、整体推进,不断推动创建活动从局部走向整体、从浅层走向深入、从经常走向长效。
  激励引导是保障。“两创”工作,贵在激励引导,重在保障投入。荆钟村2014年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后,对十星户给予了近200元的物质奖励,群众都争想在2015年评上十星。“三新”创建活动,滋养新风、渗透民心、聚合正能量,将文明、美德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和主动追求,为“美丽乡村”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价值引领和道德支撑。
  (执笔张红星李刚阳金玉)